在親密關係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場景:
雙方發生了衝突和矛盾,女方激烈地追問,想要跟對方把問題說明白,而男方則一再退讓,不願意再停留在這個場景下,甚至想要逃走,
雙方各自不同的表現則會進一步激化矛盾,男方覺得女方太過無理取鬧,女方越索求,則越會更快的趕跑男方,
而男方的躲避和退讓更會讓女方陷入歇斯底里,更想從對方身上抓住些東西。結果就是雙方不歡而散,越爭吵感情越淡薄。
逃避型丈夫,逃的到底是什麼?
通常,逃避型的丈夫,會對於自己丈夫的角色更加在意,妻子對自己哪怕稍微的不滿意或者表達需求,就會激起他們的第一反應:
「是不是我作為丈夫哪裡做得不夠好?」
男性對個體存在價值的懷疑,會引發丈夫們巨大的存在焦慮。
潛伏期的丈夫會在親密關係中對於妻子的需求非常敏感,假如遇到一位不會表達自己需求的妻子,比如妻子通過指責、抱怨、委屈、憤怒等等形式來表達自己對於丈夫的渴望和愛的需求,
這種情況下,丈夫常常需要首先來處理自己作為獨立成熟男性的存在焦慮,其次才能關注到妻子真實的需求,焦慮越巨大,丈夫就越難以看到妻子的真實需求。
當焦慮強大到自己無法承載的時候,他最容易選擇的就是躲避現實的激發因素,也就是妻子。
現代社會的家庭模式,造就了一批批拿著老公的證書,卻並沒有真正從心理上完成從兒子到丈夫角色轉變的人。
這與年齡、社會閱歷等等都無關,而是單純的、從心理成長角度出發的一種感受,
我們必須要承認並接納這個現實,否則雙方就會陷入到傷人且自傷的夫妻戰爭中,讓彼此越來越遠。
作為妻子,要如何與逃避型的丈夫相處呢?
回到夫妻矛盾衝突的情境中,我們會發現,當丈夫逃避時,常常會激發我們自身「真實的我不值得被愛」的焦慮和恐懼,這份焦慮是我們自己的,
當我們有這種感覺的時候,也許我們內心閃現的是童年作為女孩的自己不被父母或重要親人接納,也許是自己某些真實的情緒或特質不被認可,我們渴望從丈夫這裡來修正童年曾經被不正確對待的事實。
當我們帶著這樣的渴望和期待進入到婚姻中,婚姻、丈夫對我們來說,已經並非婚姻本身的意義,所以我們投入的精力和關注點也會更多。
一旦婚姻、丈夫在我們需要的時候沒有滿足我們的心理需求,我們感覺所受到的傷害也會被不自覺的放大,
這種傷害越大,同時常常也意味著丈夫越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而傳遞到丈夫那裡,被激發出來的存在焦慮也就越大,
作為丈夫的他也就更加難以看到妻子的真實需求,惡性循環就這麼建立了。
該如何打破惡性循環圈,重建親密關係?
當我們發生爭執時,經常會把關注點放在對方身上,覺得是因為對方怎麼做了,所以我才會有這種感覺,把自己情緒的開關交給了對方,想讓對方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但事實上沒有任何人能為我們的情緒負責。
想要讓別人為我們負責,就是一種控制,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就要給我一生的幸福,等同於我要用我一生的幸福來控制你,這樣換來的只能是對方用自己的行為來反抗你的控制,
因為誰也不會甘心一輩子為了別人而活。
所以,當我們在親密關係中,與另一半發生爭執的時候,就需要我們分出第三隻眼,來覺察在當下的衝突中,自己的哪些情緒是對方帶給自己的,哪些是自己本身就有的,對方的哪些情緒是他自己的,哪些是被自己激發的。
分清彼此的邊界,把屬於自己的責任收回來,把屬於對方的責任還給他,還給他意味著,我尊重並且信任你,你擁有面對自己負性情緒的能力,這樣原來的惡性循環才會有可能被打破。
如果能夠真正理解男人內心的糾結,知道如何回應並能夠安撫他們內心的脆弱,他們往往就會變得特別忠心,對於另一半的依賴感也會變重。
因此,如何讀懂男人細微的情緒變化和內心需求,如何運用共情的技巧,讓對方覺得你懂他,也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
若您對此有任何不解或有任何感情、婚姻或其他疑難,歡迎您隨時與我們聊聊,24小時免費諮詢~